姓“nià”改姓“鸭”?半月谈:不能图方便随意清除生僻字 ...

[复制链接]
查看: 1344|回复: 0

1

主题

12

帖子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3-4-25 2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有一个村民群体姓“nià”。
由于在电脑信息体系中无法输入和表现该字,村民办证、出行等面对诸多未便,只能改姓“鸭”。这一环境克日引发社会关注。
姓氏关乎根脉,其一是宗族的血脉,其二是传统的文脉。古人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一个姓氏,标志着一个人“从那里来”。人们对姓氏的传承,广泛都依照原字、原音、原意。电脑信息体系打不出生僻字,导致村民被迫改姓,这是技能的毛病,应通过有用办法加以办理,简朴用其他字取代,不但没有充实表现为民利民的态度,还大概会对一个群体造成情绪困扰。
比年来,因体系缘故原由被迫改姓的案例另有不少。据媒体报道,山东菏泽高庄村有上百人姓“三(上)且(下)”(音同“陕”),由于姓氏生僻,电脑输入法打不出,村民们申请入学、银行开户、管理证件都非常贫苦,有村民无奈之下只能取近音字,一家分成姓“冼”和姓“显”。
姓氏对中国人来说很紧张,代表着血脉相连和亲情传承,是每个人寻根溯源、不忘祖宗的紧张依据。姓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构成部门,是汉语言笔墨的紧张标本、“活化石”。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代表着特定汗青渊源和文化内在。透过姓氏文化,可以溯源而上探寻中华文明的博大博识。尤其是一些生僻姓氏,每每蕴藏着特别汗青、特别寄义。假如一个个生僻姓氏在信息化期间凋零,中国姓氏文化“大花圃”便会失色几分,难免令人痛惜。
值得留意的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期间,除了生僻姓氏,另有一些生僻地名也面对灭亡伤害。一些地域和部分为了迎合信息化,一味图轻便,贸然对生僻字举行改动、消除,浑然不知已对汉语言笔墨、中华传统文化造成粉碎。实在,让生僻字在信息化期间得到新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在信息体系里多造一个字,比在实际中清除一个字,本钱要小得多。
各相干部分和信息体系开辟方应该本着恭敬人、恭敬文化、便民利民的态度,加大对生僻字的开辟管理力度,扩大信息体系、输入法的生僻字存储量,推进各个体系之间互联互通,积极让生僻字、生僻姓氏、生僻地名能留存,让文化根脉能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