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车辙》

[复制链接]
查看: 1522|回复: 0

6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3-9 0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oEKmljk88Dkl1mM.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新一代 " 雷锋车 " 手驻守岗位。受访者供图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3/07/dc477190-39f5-4012-930a-82aa86caf8a1/transcode_7e7e577e-864b-2f86-3c3a-00c46562.mp4/av-g.m3u8
3 月 5 日下战书,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场他地点的十四届天下人大一次集会江苏代表团审议。" 本日是学雷锋怀念日,作为一名‘雷锋车’手,亲耳听到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我很冲动。" 天下人大代表、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浦汽车总站站务员于丽婕在北京担当采访时表现,作为一名下层工作者,我们肯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紧张发言精力落实到详细举措上,驻足本职岗位,把学雷锋运动融入一样平常、化作寻常。
——————————
天天上午 9 点一刻,江苏连云港高铁站都会定时迎来一列绿皮火车。这趟由陕西宝鸡始发的列车,在行驶了整整 17 个钟头后,稳稳停靠在连云港站。作为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以下简称 " 汽车站 ")第六代 " 雷锋车 " 手,90 后李园园早已站在高铁站出站口处,时不时仰面望向时候表上往返滚动的数字。
闸门打开,游客蜂拥向前。五颜六色的大包小包,人们或背或拽或拎或抱。李园园有种说不出的密切:" 这班列车里有许多是来连云港务工的农夫工,年龄五六十岁居多。" 在她看来,这是高铁站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
" 有必要‘雷锋车’手资助的吗?‘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 她进步嗓门,推动手推车劈面走向游客。不一会儿,车上就堆满了行李。她运送的目标地有 3 个,分别是高铁站地下车库、附近公交站台和 1 里路外的汽车站。
时间回到 1963 年,毛主席发出 " 向雷锋同道学习 " 的招呼,荡漾着汽车站远程服务组年轻姑娘的心。其时,汽车站离火车站有 1 里多路,没有公交车。下了火车急忙赶汽车的人扛着极重的行李,不方便赶路,老弱病残游客更是步履艰巨。
几名车站职工找来 3 条扁担、几根绳索,到火车站免费为游客挑运行李。为鼓励和方便姑娘们学雷锋,车站党支部专门为她们添置了一辆平板车。这辆小板车,风里来雨里去,任务为来自四周八方的游客服务。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密切地称它为 " 雷锋车 "。
60 年来," 雷锋车 " 步履不绝,一道道或长或短、或浅或深的车辙永久嵌在期间的轨道上。从木扁担、木板车到三轮车、电瓶车,累计行程 24 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游客 34 万多人次,任务运送行李包 38 万余件。
车站烟火气,最抚凡民气
对李园园而言," 一天的仪式感从穿工作服开始 "。梳妆镜前,她纯熟地打领花、盘头发,再敏捷化一个淡妆。春秋日套青色西装,炎天着蓝色短袖,冬天穿深色大衣。除此之外,一年四序都穿黑裤子、黑皮鞋。
破晓 5 点,她雷打不动从床上爬起来,脱离熟睡中的儿子。尤其是冬天," 一大早天又冷又黑,根本睁不开眼 "。最早的一班火车通常是在清早 6 点多进站,这也意味着她必须在 5 点 50 分前赶到站台。
自 2012 年入职汽车站,李园园干过检票员、安检员和报班员。但 11 年来,她 " 雷锋车 " 手的身份不停未变。工作这么多年,对于火车站天天固定的时候表,她早已烂熟于心。什么时间客流量比力大?哪列班车上务工职员比力多?每趟车上游客有什么特性?这些题目,她都能一股脑儿答出来。
相好比今的得心应手,她说本身曾经也是 " 青涩含羞的小姑娘 ",面临车站如潮的人流,固然按捺不住想帮他们拉 " 雷锋车 ",但碍于体面照旧喊不出口。
有一天,她碰到两位年老带了好几个巨大的货箱,一人只能委曲抱起一个箱子,跑上跑下搬个不绝。她赶忙跑已往,鼓起勇气约请他们把行李搬到 " 雷锋车 " 上,但此中一位年老喊道:" 到底收多少钱?"
" 我们是‘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不收钱!" 几番表明之后,他们才将信将疑地把行李搬到车上。送达目标地,他们一个劲儿地感谢她。那一刻,她轻松地笑了。
在李园园看来,车站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春夏秋冬时时刻刻都能碰到不一样的人间风景 "。她记得,某次客运高峰期,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大爷免费搭乘 " 雷锋车 " 后硬要留下车组职员的信息,盛意约请她们下次去他家里吃葡萄。
车站也是一个 " 有着奥妙缘分 " 的地方。险些一连几年同一时间,李园园都会碰到一位回家探亲的武士。一来二去,这位武士成了 " 雷锋车 " 组的老熟人,通常下车,武士年老都会直接吆喝道:" 走,一起坐‘雷锋车’呀!"
" 她的泪点很低,这个‘弊端’不停改不掉。" 同事们如许评价李园园。
有一次,一位 60 岁上下的安徽宣城籍大爷在车站静静向她救济。原来,大爷是一线工人,本来带了 500 元,买了床单、被褥等生存用品后,只剩下 90 元,而连云港到宣城的票价要 138 元。她没有丝毫夷由,立马掏钱给大爷买票。得知大爷不停饿着肚子,她又赶忙跑去给大爷买了些吃的。
目送大爷拜别,她的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一个人出门在外真的不轻易。"
雷锋精力生根发芽
出生于 1988 年的天下人大代表于丽婕是第六代 " 雷锋车 " 手,与李园园前后进入汽车站工作。与初入车队的大部门年轻人一样,当时的她并不明确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力," 只是循着师傅的足迹服从在‘雷锋车’的岗位上,无论是隆冬腊月,照旧夏季炎炎 "。
几年前一个凛冽的冬夜,车站的人流早已退去,整个大厅空荡荡的。于丽婕正预备放工,偶然间发现大厅里有一个女孩还在等车。
原来,女孩要回故乡日照,而现在由连云港开昔日照的班车已晚点 5 个小时。" 按常理来说,我会发起游客换乘来日诰日的班车,但女孩执意要走,拦都拦不住。" 她回想道。
于丽婕恭敬了女孩的想法。放动手中的东西,一边接洽班车,相识最新环境,一边陪着女孩打发时间。临走前,她特意加了女孩的微信,直到女孩安全抵家,她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丽婕以为是 " 雷锋车 " 老师傅的言传身教,让子弟寻到了 " 雷锋车 " 的精力源泉。此中就有她不停敬佩的车站交通部劳动榜样马保玲。
作为第三代 " 雷锋车 " 手,马保玲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繁重,但每年的公休日,她一样平常只休 5 天,别的的时间都冲在一线。邻近退休,她更是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
翻开 " 雷锋车 " 的汗青档案,先辈们的名字及古迹纷纷涌现:收留走失小男孩的 " 雷锋小姑娘 " 李保英,使用发车间歇唱歌舞蹈、活泼车站氛围的郭兰凤,为游客提供各式服务的姚淑英……这些故事,于丽婕如数家珍。
" 一个正能量的团体,始终会给你带来震撼民气的气力,让在场的全部人形成一股纽带,让子弟们不停发展。" 这是她身处 " 雷锋车 " 组最大的感受。
有一次,一位游客在候车时突发心梗倒地不起。在几位 " 雷锋车 " 手的指挥下,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在车站上演。有人拨打 120,有人接洽病人眷属,有人维持秩序……不停将病人护送到医院并妥善安置好,于丽婕和同事才急忙脱离。厥后,病人出院后还专门给 " 雷锋车 " 组送来了锦旗。
于丽婕感慨:" 把点滴小事做好就是最巨大的事变。这是我明白的雷锋精力的真正内在。"
超过期间的接力长跑
本年 70 岁的史朝荣曾是第二代 " 雷锋车 " 手,退休后内心仍放不下 " 雷锋车 " 组。每次碰到新一代 " 雷锋车 " 手的参加,车站都会向她发出约请:" 史大姐,要不您给她们讲两句!" 她每次都允许得爽直,骑上 " 招牌 " 三轮车到车站 " 报到 "。
" 低矮大略的平房,门口空隙上停满密密麻麻的班车;车上没有空调,也没有电动门,每个窗户都可以任意打开;车站办法老旧,没有装喇叭,只能靠人工喊票…… " 这是她印象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汽车站。
1972 年 12 月 20 日,对史朝荣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从那一刻起,我正式成为汽车站的一员,车站就是我的家。" 作为车组的 " 老大姐 ",她见证了 " 雷锋车 " 一起走来,从木扁担、木板车到三轮车、电瓶车。
当时的木板车就是个双轮木车,很能放行李。为了防止风吹日晒被腐蚀,各人给车把手焊上了铁皮," 但一到炎天,手就似乎握住了一个烫手山芋 "。
她回想,相比如今,其时的旅店还不多,游客留宿难,汽车站就使用候车大厅办起暂时旅店," 白天是车站,夜晚是旅店 "。
每逢除夕之夜,值班的 " 雷锋车 " 手们就约好聚在一起包饺子,提前探讨好谁带饺子皮,谁带肉馅,谁带调料,谁带擀面杖……碰到除夕夜滞留车站回不了家的游客,她们就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
1989 年秋日,赣榆墟落西席单兴惠去苏州给上大学的儿子交学费,转车时不慎把借来的 3800 元遗失在车上。焦虑之时,一位 " 雷锋车 " 手跑到跟前,把捡到的钱送了过来。老单其时大喜过望,忘了记下服务员的名字,只记得是一位 " 笑眯眯的大姐 "。
14 年后,他特地来到车站,终于在荣誉室的照片墙上找到了 " 恩人 " 史朝荣。久别相逢,两人双手牢牢相握。
这一幕迟到 14 年的握手,被定格成为相片,现在被摆放在 " 雷锋车 " 古迹陈列馆里一个特殊显眼的位置。每逢交换学习,新一代 " 雷锋车 " 手都不由得在此驻足凝视。
让雷锋精力各处着花
出生于 1964 年的郝芳萍是第三代 " 雷锋车 " 手。1986 年,她从食品加工厂调到汽车站工作。她坦言:" 和做食品不一样,汽车站要跟人打交道。"
她经常告诫新一代车手:"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她本身就是这么过来的。自打担当 " 雷锋车 " 手第一天起,她就时时候刻待在老师傅们的身边,观察她们怎样售票检票、安抚搭客,逐步去影象和意会。
刚工作不久,她就碰到了一件 " 贫苦事 "。有一次,一个常州孩子走丢了,他的父母从故乡不停找到连云港。要归去的时间,天色已晚,远程车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已经没钱住旅店了。" 这对夫妻不禁焦急起来。
那天恰逢郝芳萍值班,她索性把这对夫妻留在本身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起吃完早饭后,她又把他们送回车站,还给他们塞点吃的带在路上吃。
" 其时完满是效仿老师傅的做法。" 过后追念这件事,她感慨," 即便到了厥后,我每换一个岗位,无论处置惩罚什么题目,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都会在我面前浮现。"
1999 年的 1 月 5 日令郝芳萍铭肌镂骨。在这一天的上班途中,她不幸被摩托车撞倒,脾脏破碎、左小腿骨折,生命告急。
没过多久,一篇《为了一位 " 雷锋车 " 手的生命》的报道在本地报纸登载,消息轰动了连云港全城:满满一车的消防支队官兵赶到医院献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列队前来探望,病房的鲜花 " 从救济室不停排到楼梯上 " ……
" 假如不是切身履历,真没想到‘雷锋车’在港城民气中有这么重的分量。" 病愈后的郝芳萍,得知这统统后非常冲动," 几代‘雷锋车’手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郝芳萍先容,不知从何时起,汽车站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个新员工入职,第一个使命就是去拉一趟 " 雷锋车 ";每年职工后代考上大学后,都要去体验拉 " 雷锋车 "。这成了 " 与‘雷锋车’偕行 " 运动的雏形。
随着高铁期间的到来,郝芳萍显着感受到,汽车客运面对着亘古未有的打击。有好长一段时间,她难免为 " 雷锋车 " 的前程运气深深担心。不外她欣喜地看到," 雷锋车 " 组牢牢围绕 " 交通强国 " 战略,服从初心,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先后推出车辆升级、活动售票、信息服务等新办法,不停提拔群众出行 " 得到感 ",连续放大代价流传、教诲树模的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代表、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第五代 " 雷锋车 " 手权太琦说,如今 " 雷锋车 " 的紧张使命是,流传雷锋精力,弘扬社会正能量," 让雷锋精力在全社会各处着花 "。
现在,走进新期间的 " 雷锋车 " 组正以其更加丰富的内在和外延,让更多人看到:飘荡了 60 年的旌旗美丽如初。
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 李超 练习生 陆地 泉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